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60节(1 / 2)





  “饶了你吧,”他宽宏大量地道,“这几声好听的先记在账上,以后连本带利收回。”

  萧茹气坏了:“蔺大哥,你这么小气的话,以后我也要记账。”

  “你记什么账?”蔺北行奇了,“你想听好听的,我叫你一百遍都成,都是白送的。”

  他凝视着萧阮,眼里是滚烫的情意:“阮妹妹……轻轻……”

  这些昵称在他的唇齿间打了一个转,吐出来的时候仿佛带上了滚烫的情意,合着低沉的声线撩拨着萧阮的耳朵。

  灼人的吐息越来越近,肌肤瞬息之间敏感了起来,濡湿温热,原本就带了几分绯色的脸庞,瞬息之间烧了起来,萧阮再努力镇定也没用,只好求饶:“好了,蔺大哥你别叫了,我不记账了还不行吗?”

  不能太欺负人了,要不然萧阮板起脸来了,他便要哄上半天了。

  蔺北行适可而止:“好吧,以后再叫,听戏,听戏。”

  前面的戏子们咿咿呀呀地唱了起来,蔺北行终于正襟危坐,摆出了一副靖安王威严沉稳的模样,听起戏来。

  今日这一折戏为了应过年的景,名字起得很喜气洋洋,叫做《金满堂》,讲了一对青梅竹马历尽艰辛,终于结为夫妻的故事,这一幕正是这出戏的最**——洞房花烛。

  台上红烛高挑,凤冠霞帔的新娘娇羞不已,依偎在新郎的怀里,两人情意绵绵,深情对唱。

  台下蔺北行浮想联翩,眼角的余光不时地瞟向萧阮。

  要是萧阮穿上嫁衣,也不知道是怎样的绝色姿容。

  这六礼实在是太慢了,要是能即刻带萧阮回西南就好了,佳人就在眼前,却只能看不能动,甚至连看上一眼都要绞尽脑汁,岂不是太残忍了?

  今天是好不容易才寻来的机会,两人得以坐在这里说上几句话,下一回也不知道要什么时候了,难道这是逼得他又要夜访公主府来一解相思吗?

  他脑中胡思乱想着,不知不觉的,看着萧阮的目光便痴了。

  “蔺王爷!”

  一个突兀的声音响了起来,蔺北行转头一看,脸顿时黑了几分。

  包房门口,杨泽冲煞风景地走了进来,躬身行礼:“二姑娘,大长公主见你久去未回,深怕你出了什么意外,特意让我前来寻你。”

  “杨侍卫辛苦了,”蔺北行瞟了他一眼,“你去外面稍候片刻,我和你们二姑娘还有话说。”

  杨泽冲一板一眼地道:“大长公主之令,卑职不敢违背,还请靖安王行个方便,不要为难卑职。”

  萧阮站了起来,禾蕙连忙上前,将狐裘披在了她的身上。

  “蔺大哥,时候不早了,我的确该回去了,”萧阮柔声道,“祖母一个人在府里寂寞,我要和她一起用晚膳了。”

  蔺北行眼看着留不住人了,只好也起了身:“我送你回去。”

  “不必了,”杨泽冲一副公事公办的模样,“大长公主说了,蔺王爷只怕是从西南来的,不太懂京城的规矩,还是避嫌一点,等姑娘走了再离开更好一些。”

  蔺北行恨得牙痒痒的,沉下脸来:“杨侍卫,你以为我就顾着儿女情长吗?我要送阮妹妹回去,自然是有正事的,你要是再横加阻拦,要是耽误了事情,我看你以后如何自处。”

  杨泽冲将信将疑:“敢问蔺王爷有何要事?”

  蔺北行傲然瞟了他一眼:“当然是阮妹妹和大长公主最关心的事,江南那边有消息了。”

  这消息杨泽冲的确耽误不起,只得眼睁睁地看着蔺北行头上压了一顶斗笠、陪着萧阮赶着马车堂而皇之地进了公主府。

  萧阮更是迫不及待,一下马车便急匆匆地往前厅跑,中途还催了蔺北行几次:“快点!”

  到了前厅,周荇宜正一边喝茶一边等着,看着这副模样的蔺北行,心里又好气又好笑:“北行,你可真能见缝插针啊,堂堂一个王爷扮成这副模样,也不怕人笑话?”

  蔺北行上前见了礼,神情自若地道:“谁敢笑我?”

  周荇宜乐了:“好,的确是放肆不羁的靖安王,只是你未来的丈人、丈母可都是循规蹈矩的,你再这么胡来,小心他们不喜欢你,在阮儿面前说你的坏话。”

  蔺北行立刻讨饶:“大长公主,不,祖母,你可帮我担待着些,以后我收敛着点就是了。”

  这一声“祖母”叫得周荇宜心里甚是慰贴:“好了好了,不提这事了。”

  “蔺大哥,你快说说,江南那边到底怎么样了?”萧阮有些紧张,双手不自觉地绞着自己的衣角,双眼紧盯着蔺北行,深怕错漏了他每一分的表情变化。

  蔺北行正色道:“你别担心,是好消息,邠州之围,解了!”

  蔺北行的消息,比宫里正式传过来的早了一日。在被围困了一个多月之后,正月初十那一日,周卫旻率领的援军行至华陵一带忽然转向往东,从后包抄,直击倭寇在沿海的巢穴,解了邠州的后顾之忧。

  与此同时,慕呈青所在的沣州折冲府,联合了秦中几个州的兵力,挥师突然援驰邠州,里外夹击,打了叛军一个措手不及,李玉和和原邠州刺史两人逃亡叛军老巢。

  那老巢在群山密林之中,易守难攻,很难彻底剿灭,萧钊和慕呈青定下了离间之计,慕呈青不惧生死深入敌穴,花了半个月的时间,引得李玉和和原邠州刺史起了内讧,李玉和杀了刺史,萧钊和萧亦珩在外集合了秦中、江南的兵力再次平叛,里应外合之下,李玉和溃败,领着残兵败将渡海,投靠倭寇的老巢去了。

  好消息一个接着一个地传了过来,至此,江南的叛乱历经五个月彻底平息,萧钊的奏折随后而至,奏折中除了为浴血奋战的将领们请功之外,特意提了慕呈青和一个名叫何茗之的姑娘,“沣州刺史慕呈青,谋略出众、胆识过人;何茗之巾帼不让须眉,将自身生死置之度外,两人深入敌巢、离间贼寇,为平叛立下了汗马功劳。”

  启元帝龙颜大悦,下令重赏平叛有功之臣,慕呈青官升二级,以弱冠之龄入主六部之首的吏部,官任四品吏部侍郎;萧亦珩军功卓著,升任为兵部侍郎;而那位立了战功的何茗之,也被封为永乐县主,食邑三百户。

  萧阮把那何茗之的名字在心里默念了几遍,猛然回过神来:那位柳柳姑娘的原姓,不就是何吗?

  作者有话要说:本章洒红包雨~~

  第69章

  防盗中!购买不足烦请补足订阅或稍候几日,带来不便,鞠躬。

  “他是萧太傅家的,从江南来,”有人在旁边替她答了一句,“兄台麻烦你让让,这是我的位置。”

  萧阮一看,是慕呈青来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