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53节(1 / 2)





  鱼摊虽小,却也忙,要卖鱼要称鱼还要杀鱼收钱,王爸爸一人忙不过来,王妈妈也被捆在鱼摊上帮忙,小王涛没人带,就被父母带着,放在鱼摊子旁边。

  三岁,王涛上了幼儿园,从识字本上认识了数字,每天听爸妈卖鱼算账,他的小脑袋飞速转动。

  他喜欢那些数字,他喜欢算数,那对小王涛而言是很有趣且很轻松的事。

  有天,王妈妈不在,爸爸卖鱼,王涛照例先算出了价格,王爸爸按完计算器算的却不一样。

  王涛小声提醒爸爸算错了,王爸爸生气道:“一边去,别耽误事儿!”

  客人却觉得很有意思,催王爸爸:“你再算一遍嘛,我觉得小朋友算的对的。”

  王爸爸瞪了王涛一眼,又算了一遍,竟然真的是他算错了。

  客人夸了一句:“你这娃娃真不得了,说不定是个天才。”

  这一句话,王爸爸记在了心里,客人走后,他又出了几个算术加减题给王涛算,结果发现,三岁的儿子心算竟然比他摁计算器还快。

  王爸爸又惊又喜,回头就跟老婆说了,夫妻俩高兴得不行,本来想给王涛测智商,听说要交费,两人又打了退堂鼓。

  不过,从那以后,王涛就成了自家鱼摊的人肉计算器,王爸爸炫耀一般让儿子在鱼摊帮他算账收钱。

  幼儿园也不用上了,他儿子可是天才,那幼儿园老师能教个啥,还浪费钱,学费死贵。

  王涛成了菜市场里有名的小神童,很多人慕名来他们家摊子买鱼,家里生意好了,王爸爸王妈妈每天都喜得合不拢嘴。

  他们俩想,王涛这名字太平凡了,配不上自己天才儿子,于是趁着孩子还小去改了名,王涛成了王不凡。

  王不凡一点儿都不开心。

  他只喜欢算数,不喜欢很多人围着他,每天重复算几毛几块,也不有趣了。

  很多大人会摸他头捏他脸,他觉得很难受,有次还被一个阿姨的指甲刮伤了。

  他跟爸爸妈妈说,他不想留在鱼摊,想上学,被爸爸骂了一顿。

  王爸爸说:“老子幸幸苦苦挣钱养活你,让你算个帐你都不干,你说你能干个啥?幸苦活你老子我都干完了,你坐着收钱还不乐意,不孝顺的玩意儿。”

  王不凡,四岁,给自家鱼摊打工挣钱养活自己,不然就是不孝。

  他越发不爱说话,除了算账报价,别的时候一天说不了几句话。

  王爸爸王妈妈也没在意,他们沉浸在鱼摊的好生意里。

  因为生意变好,钱挣得多了,王爸爸扩大了规模,多租了一个摊位,进更多的鱼卖。

  有王不凡算账,王妈妈不乐意再来鱼摊,她一向不喜欢浑身沾满鱼腥味,于是来得越来越少,平时在家里洗衣做饭干家务,偶尔进货的时候搭把手。

  可惜后来人家看习惯了小孩子算账,而且王不凡年纪越来越大,不像小时候那样稀奇,所以关注的人越来越少。

  王不凡松了口气,王爸爸却很生气,他恨不得让儿子出去吆喝招揽生意,可惜这会儿才发现生了个闷葫芦。

  王不凡八岁,王爸爸忘了送他去上学,还是旁边卖菜的摊主提醒,说你们家孩子,该上小学了吧。

  王爸爸这才记起,儿子到上小学的年纪了。

  菜摊老板嘲笑他:“你这当爹也太不上心了,孩子上学你都不重视。”

  王爸爸梗着脖子说:“不就是个小学吗?我儿子可是天才,小学能学着点儿啥,晚两年也没事。”

  说是这么说,每天被人盯着还是难受,王爸爸就送王不凡去上小学了。

  送他上学前,王爸爸叮嘱说:“你可得给老子争点儿气,先适应一个学期,拿个第一名,然后咱们就跳级。”

  王不凡没拿到第一,不但没拿到第一,连前十都没有,语文直接考了倒数。

  他是插班进去的,开始上课的时候,已经是一年级下学期了,他不会老师教的拼音,不会读不会认也张不开口去读。

  他数学好,能心算,可一年级数学太简单了,个位数加减法用不到他几块几毛都能算清楚的心算,拉不开分数。

  王不凡拿着试卷回家,看到数学还好,看到语文的时候,王爸爸勃然色变,一巴掌打掉了王不凡一颗乳牙。

  “是这里一颗门牙,其实我当时在换牙,本来就要掉了。”王不凡指着已经长起来的恒齿跟阮北说。

  他心态还算轻松,这些过于久远的记忆,再提起或许怅然或许不忿,但似乎并没有激起他太多伤怀。

  阮北却满心难过,他已经知道了,王不凡的不幸来自于他的原生家庭。

  他是个真正的天才,却也是个被亲生父母毁掉的天才。

  第46章

  王不凡的人生被割裂成三个阶段。

  八岁以前,他是远近闻名的小神童,天才。

  八岁以后,他泯然众人。

  从第一次期末考试他没拿到第一名起,神童的光环便出现了裂缝。

  当王爸爸王妈妈再炫耀自己聪明的儿子时,邻居同行只要回一句“听说你们家王不凡连第一名都没考到。”

  就能让王不凡父母觉得颜面尽失,转头回去便要打骂训斥“不争气”的儿子几句。

  其实每个班几十个小孩,第一也只有那么一个,王不凡成绩并不差,哪怕他语文一时间没有跟上去,他数学永远能考满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