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彼岸繁花[综红楼]第92节(1 / 2)





  贾赦越想越愁,几个平时颇得贾赦喜爱的姬妾,看贾赦自己闷坐书房,都找了各样的借口想去书房勾搭一番,都被贾赦毫不留情、三言两语地给骂了出去。贾赦闷在书房里,连午饭、晚饭都没吃,可凭哪一个,谁敢进去打扰贾赦呢。

  直到天黑透了,一个小厮咋着胆子进来点灯。那小厮点了几盏灯后,偷偷瞥了一眼贾赦,见贾赦黑着脸,尤同菜市口的监斩官一般,吓得那小厮差点打翻了油灯,匆匆忙忙点亮所有的灯盏,然后连滚带爬地逃出了书房。

  屋里灯光大亮,贾赦有些适应不良,闭闭眼睛,他又目不转睛地盯着桌上摆到了一起的三封信,一个多月的时间,明显地看出贾琏的字在进步。

  贾赦又沉默了好一会儿,长出一口气,下定了决心。迅速收拾好桌上的信件,起身走到书架前,想了想,抽出二个紫檀小匣子,打开看看,把匣子里的东西袖到衣袋的荷包了,招呼小厮进来服伺,换了出门的大衣服。

  吴新登带着人跟在贾赦的身后,凭着自己跟随了贾赦三十多年的情分,吴新登小心翼翼地问:“老爷,这是要去哪里?您二餐没吃了。”

  “备马。”贾赦冷冷地丢下一句话。

  吴新登再也不敢吱声,赶紧吩咐人备马,自己也吩咐小厮去取了出门的大衣服,跟在贾赦的身后出了东大门。

  冬夜寂寂,无月无星,只有前面小厮挑着的羊皮灯笼,照出一点点的光亮,路边的积雪返着的也是寒光。寒风瑟瑟中,一行人跟着贾赦,无不缩脖端腔。空旷的大街上,只有这一串马蹄声,踏着冬日积雪的道路,打破了夜的静谧。

  贾赦带着人径直来到新皇的心腹程荫府上。这程荫因是今上陪读、陪着新皇渡过最不堪的内宫读书时光,又陪着新皇如同隐身人一般,挨过了潜邸的无人问津。等新皇捡了个巧宗得了皇位,登基不久,就给程荫谋了吏部右侍郎的职位。

  如今的程荫,可算是今上身边的第一人了。

  贾赦在程荫的府门前停马,吴新登内心苦叫连天,“我的老爷啊,这程府是任人不见的。”但吴新登无法,只得上前叫门。

  等了好一会儿,门房才出来应声,“谁啊?”

  “荣国府的。”

  那门房根本不开门,只隔着门说:“我们老爷休息了,不见。”

  贾赦跳下马,用马鞭扣打着门上的铜环,冲着门内阴森森地冷哼要挟,“荣国府贾赦来拜程荫,想活命赶紧进去禀告你家老爷。”

  那门房大概是给贾赦的语气吓到,嘟囔了几句,门外也听不清他说的什么。隔了一会儿,门里响起急促的脚步声,大门快速打开,人未到,声音先出来了,“恩侯,可是恩侯兄来了?”

  …………

  胡文赶在年前回到了扬州御史府。

  林海见胡文瘦了一圈,心里感激,就对胡文说“宗文,这几个月辛苦你了。”

  胡文嗅着御史府熟悉的茶香,笑着回道:“不敢当如海说的辛苦,幸而诸事也算顺利。”胡文说着话,从身边携带的包裹里,捧出一个装满信件的匣子,双手递给林海。

  林海接过来逐个一看,有自己的房师翰林院掌院李老大人的,也有自己的座师礼部尚书、内阁辅臣陈大人的,还有贾府贾赦的——一封是给自己的,一封是给贾琏的,还有一些就是自己在京的同年的。

  “宗文见到陈大人了?”林海不急着看信。他从原身的记忆中,并没有翻出多少关于陈大人的印象,想来原来的关系也是淡漠。真是奇怪的事,官场上,座师、房师、学生是天然的同盟体,林海怎么会与内阁辅臣的陈大人关系这么淡漠呢?

  “没有。送了年礼之后,陈大人隔日打发家里人送了这信来。”

  林海想想先拆了李老大人的信,信上主要是允婚的,同时也允诺明年将尽快把他调回京城。林海看完顺手递给胡文,胡文看了以后笑笑,递给了周明看。

  林海拆开陈大人的信,快速地几眼扫了一遍,怪不得林海与其关系淡漠,这位就是谨尊古礼、食古不化那类人,在礼部也是合适的位置。当然与林海这样的能吏、圆滑的御史,自然不是一路人了。难为他作为内阁辅臣,还没看出林海处境的险恶,也不知道是真的、还是假的没看出来,居然还在叮嘱林海做好巡盐御史的本份。

  林海心里嘀咕,自己送去的年礼权当丢运河了吧。冷笑着把信给胡文看。胡文看了陈老大人的信,咧着嘴说:“如海,这个,人各有不同,可惜他这个内阁辅臣不肯出面帮忙。”

  周明看了陈大人的信,却不大赞同胡文的说法,“东翁与陈大人久未联系,这贸贸然的,陈大人能回信,他也不敢说些什么。不过以他这样尊古礼的人,不帮忙也是常态。”

  林海也不再说什么,招呼小厮进来,让小厮把贾琏的信送过去。猜想贾赦的信无非就是感谢自己教导贾琏而已。打开一看,还真就是这些,兴趣了了,收了起来。那些同年的信,他也逐封信看了一遍,也没什么特殊的事儿,也就都放去一边。

  “宗文、匡明,他若真是谨尊古礼、不知变通的人,怎么能做到礼部尚书、内阁辅臣的位置?看来回京的希望要压在李老大人一头了。我那些在京的同年,可都有什么说法?”

  “如海,我和玉麟投了拜帖,挨家送的年礼,基本都没见到人。偶尔见到的一个两个的,都认为京城危险,说京官人心惶惶的多,大多在谋外任呢。这些信,也都是隔日送到京城府上的。”

  “这是城外的想进城避祸,城里的想往外逃躲灾,呵呵。”林海顺嘴应了这么一句。“宗文,回来好好歇了过年,反正这事儿也不是一半天就能成的。过几天你也去给我那内侄子讲讲课,我想让他今年去金陵考秀才。”

  胡文吃惊地瞪大眼睛,贾琏的肚子里有多少学问,他还是知道个大概的。

  周明看他吃惊的样子,不由地笑得开心,原来不止自己听到贾琏要考秀才是这样反应啊。哈哈,有做伴的就好。

  “宗文,东翁只是想表公子‘考’上秀才而已。”

  胡文眼睛转了转,明白过来。遂笑着说:“那表公子可有苦头吃了。这历年的考题可拿到了?还有程文时文集子的?”

  “拿到了一部分。余下的年后也陆续能送来。”

  “如海,是不是要先去金陵打个招呼?”

  “暂时还不用。先让他吃二个月苦头,以后遇到清流,心里也有个敬畏,不会混到勋贵圈子里,办些糊涂事儿。还有一事,过了年,我要收贾琏做入室弟子,我让林谦去选日子,得到的竟是上元节。”

  “如海是要他……?”

  “没个十年八年的,你们谁家的儿子都难上来,这期间就得看我这内侄子的。他是荣国府嫡长孙,爵位承继者,要是有了他自己考的功名,凭他灵活的性子,在清流中会少点阻力,仕途上会快很多。到时候他们之间也是能有个援手。”

  周明和胡文互相看了看,都点头称是,故二人起身齐声恭喜林海。以他们与林海多年的交情,倒不强求自家儿子拜入林海门下,一旦高中进士,自然会得到林海照顾。可惜自家的儿子们虽用功,也没少得林海的指点,但是都被拦在秋闱这道坎上。科举这事,除了秀才能取巧,越往上越要看机缘的。这些年来,他们与林海为幕僚,风雨同舟,已经是结合成密不可分的一体。要想后代更进一步,就得不能断层。不然没多少年,像他们自己这样中个举人,都很可能是奢望了。

  再说了,若孩子们不能考上进士,拜在林海门下,怕是对孩子们的将来还会有妨碍。宾主都内心明了的事情,现在见林海收徒,他们也没什么别的情绪。要是贾琏当真能在仕途上走远,依着林海至今没有子嗣的现状,怕林海是真的把贾琏当儿子了。

  三人就拜师礼的事儿商议一番,又叫了林谦过来,把细节吩咐给林谦去操办。

  贾琏从被确定要考秀才后,每天除了吃饭睡觉,就是读书。可恨的是明溪常常在自己床前读《尚书》,美名其曰,先听个大概,以后学起来也容易。反正每晚贾琏都是在《尚书》里入睡,然后被明川叫起来后,就是一边洗漱,一边听《孝经》。

  贾琏不知道别人是怎么学习的,只是他私下猜想林姑父能不及弱冠就中了探花,想必就是这样读书的吧。于是,贾琏就度过了有生以来最为艰辛的年,尤其还要时时面对小表妹的窃笑。连三十晚上的守夜,都听着表妹和姑父一问一答地背诗赋给他听。

  “琏儿,你今年要是考不上秀才,明年一年都得这样过。”

  贾琏听到这话,觉得活下去的希望都没有了。头昏脑胀钻进被窝的时候,也不是没有后悔过,自己干嘛要选择留在江南,和赖大家的一起回京,不好吗?!和送年礼的一起回京也好啊!

  贾琏也就是闷在被窝里的时候,才偶尔这样想想,但每次都被立即涌上来的清明提醒,回去,回去做什么?做荣国府跑腿的小管家,跟在二房后面,从管着的杂事里,捞几个银子做零花钱?当他不知道,他才是荣国府未来的主人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