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三十五章倾家荡产(下)





  “阿鲲,等很久了?”阿瑜笑着问。

  陈锦鲲用无辜的眼神瞧着小媳妇,无比委屈的说:“阿瑜,你是不是把我忘了?”

  阿瑜看着陈锦鲲有几分可怜的小模样,忍不住“噗嗤”笑起来。

  “我刚才是忙别的事情去了,一时没想起来。你今天考得怎样?”

  陈锦鲲听到阿瑜这样一问,眼睛豁然明亮起来,自信满满的说:“你放心好了,我这回一定考上!”

  “既然如此,我就好好奖励一下你。”

  阿瑜说完,就带着陈锦鲲在书院后面的那条大街上逛起来,两个人一人买了一碗糖豆腐花吃。

  “阿瑜,春试你请我吃豆腐花,要是殿试呢,你请我吃什么?”

  “春试的结果还没出来呢,你就想着殿试。就算春试过关,你还要在县城书院念三年书才行。”

  陈锦鲲一听到这里,不由的眉头一皱,有些担心:“阿瑜,我要是进书院上学,岂不是天天见不到你?”

  “学校每个月不是还能放假吗?等休息的时候再回家看我,不成吗?”

  “那不一样。以前我放学就能看到你,现在或许还要好几个月才能回来一趟,我想你!”陈锦鲲不乐意的撇一撇嘴。

  其实,阿瑜也有一个困惑。她在县城里置下店铺,若租给其他人,一来是不放心,二是收租也麻烦,还不如自己来经营。这样既可以照顾自家的生意,又离陈锦鲲的学堂要近。

  可是,从村里搬到县城是一件大事,等跟阿爹阿娘好好商议才行。

  阿瑜跟陈锦鲲吃着糖豆腐花,顺便把遇上鹿叔的事情告诉他。

  陈锦鲲有一些不乐意了,“阿瑜,你为什么要帮他?当初是他跟鹿婶背信弃义,如今被吴方坑,也是他们活该!”

  “话不能这样讲。生意场上,输赢都是正常事。鹿叔是对不起咱们,可他毕竟是阿爹的发小,且不说有那么多年的交情,就算什么关系也没有,能帮则帮。宁可多一个朋友,也不要多一个敌人。”

  阿瑜这样一番话,看似简单,却蕴含着生活上很大的道理。陈锦鲲一听,不由的有几分佩服起来,这样相较而来,倒显得自己气量狭小,不够磊落,太小家子气了。

  陈锦鲲定定的眼睛看着阿瑜出神,半天才开口说:“阿瑜,我觉得你跟以前相比,真的一点儿也不一样了。”

  阿瑜的心仿佛慢跳了半拍,生怕被陈锦鲲看出什么端倪,发现自己并不是真正的阿瑜。

  阿瑜有一些慌张的说:“有什么不一样?还不是两只眼睛一张嘴。”

  陈锦鲲笑着夸赞道:“变得更聪明,也更漂亮,反正就是比以前更好了!”

  阿瑜这才放下悬着的半颗心,笑骂道:“小滑头,嘴皮子越来越甜了!”

  回到家里,阿瑜又把遇见鹿叔,并且帮他卖肉的事情告诉陈贵。陈贵也说阿瑜做得对,当初他是有些记恨鹿叔,但经阿瑜开导,不在像以前那样埋怨他。

  而且鹿叔现在也被吴方坑得挺惨,以前就算有再多的憎恨,现在也烟消云散了。

  “阿瑜,鹿叔家里还有多少鹿肉,要是他不怕吃亏,干脆我们全部买来算了。好肉就让你娘做成饼子卖,不好的肉,就把它弄成肥料放在田地里,明年租给别人种,怕会是大丰收。”

  “阿爹,我也是这样想的呢。”阿瑜眨眨眼,好像又想到什么,接着对陈贵说,“只是阿爹,我怕鹿叔不好意思再进咱们家门。”

  “有啥不好意思的?还怕我会吃了他不成?”陈贵嗔怪着说。

  “他之前中途变卦,怕你会怪他,怕是不好意思再来。”

  “这老小子还跟我磨叽,咱俩从小光着屁股一块长大,还能跟他计较?阿瑜,你去买肉时,就跟他说,我陈贵不是小心眼的人。”

  阿瑜又说:“阿爹,除了鹿肉,那些鹿皮我也想跟鹿叔谈好价钱,也一并买来。”

  李氏有一些着急,忙说道:“阿瑜呀,你可千万不要为了帮助他们家,把咱们也拉下坑呀。”

  阿瑜笑着说:“不会的,阿娘,若是鹿叔跟鹿皮便宜卖,咱们还占了大便宜呢。”

  “此话怎讲?”

  “这鹿皮之所以卖不动,一是因为天气不对,二是因为地方不对。若是把这皮子保存好,过个三五年遇上寒冬,那就值大钱了。”

  “那是不错,可是鹿叔会肯便宜卖吗?”

  阿瑜冲李氏甜甜一笑,古灵精怪的说:“以前不会,可咱们家帮他解决了鹿肉这样的大麻烦,他怎么会不愿意把鹿皮便宜一点卖给我们?要知道他那里的鹿皮也不少,若是不卖给我们,货物就全砸自己手里了。”

  李氏这才明白,为什么阿瑜对鹿叔家的鹿肉这样上心。

  果不其然,鹿叔听说阿瑜愿意买下所有的鹿肉和鹿皮,马上乐开了花。之前本就对陈家理亏,现在阿瑜肯主动帮他们,自然不敢要价太高。

  而且,陈家买下了鹿叔所有的鹿肉和鹿皮之后,鹿叔还很感谢陈家,感谢阿瑜。

  要不是阿瑜,他们家那么多的鹿肉和鹿皮放在家里,怕是真要倾家荡产呢。

  开春没多久,陈贵家就有两桩好事。

  第一件好事,是刚刚翻脸的两个发小又重归于好。陈家买下鹿叔滞销的货物,解决鹿叔家的困难,鹿叔很感谢陈贵,两家人又重新来往。

  另一件喜事是陈锦鲲果然考中春试,并且以第一名的成绩荣登榜首。

  中了春试,就等于是有了功名在身,以后陈家再也不算是农户。整个村子里,除了多年前有一户人家的儿子考中春试,多年来就只有陈锦鲲考中过,而且这一考就是第一名,让陈贵很是高兴。

  他自己念书多年,屡试不中,最后心灰意冷,才回到村子里。想不到儿子倒挺争气,替自己扬眉吐气一回。

  可是,问题也接踵而来。陈锦鲲是考中春试的学子中,年纪最小的,让他一个人留在县城书院里呆三年,还真有一点不放心。

  可是,自家的村子又离县城这么远,陈锦鲲想回一趟家,还真的不容易。#####